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(5)日發布《2016全球全零售消費者調查報告》,資誠企管顧問副董事長劉鏡清指出,由於科技進步、社群網站發達,帶動網購發展,初步統計實體通路店面過去十年,客流量減少逾兩成,而臉書等社群網站,對於台灣消費者而言,佔有消費主導權地位。
資誠發布的《2016全球全零售消費者調查報告》,主題為「四大變革 影響全球零售消費市場」。目的在瞭解和比較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和使用不同零售通路的情況。受訪者為一般消費者及零售業高階主管,地區包含全球六大洲19 個國家地區。
根據調查結果,資誠整理出零售商正面對四大變革, 包括實體店正在轉變中,新的商業模式即將產生;行動科技的進步驅動通路轉型;社群網路的普及,消費者掌握了控制權;人口結構的轉變,數位人口正改變消費及銷售模式 。
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周建宏表示,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店內,消費者正在形成自己的調查和購物方式。他們希望在滿足自己購物需要的同時,還能儘量減少不確定性,並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,提升便利度和獲得愉快的購物體驗。
對於實體通路最大衝擊,在於數位人口增加,網購盛行,劉鏡清表示,實體店面客流過去10年減少20%以上。影響客流量的原因是56%的消費者認為,透過網路購物的價格比實體店面便宜。
此外,49%的消費者曾經使用行動裝置來研究產品及比較競爭對手的價格,可見行動裝置已經成為付款前活動的關鍵。
而社群網路的普及,也影響著消費意願,有52%的消費者認為,當自己在社群網站上與自己最喜愛的品牌互動,會讓自己購買更多產品,也就是說,零售商現在可以把社群網站投資與消費者購物聯繫起來。
對台灣來說,則處於兩者之間,社群網站是消費者取得消費資訊及建議的主要輔助購物工具,這使消費者掌握了比商家更清楚的資訊,同時也掌握了購買的主導權,這推翻過去商家透過訊息的不對稱性取得優勢的消費模式,這也讓商家的獲利能力較以往更薄弱。
最後一個變革因素是基於人口統計資料。在今年的調查報告中,「數位世代」(18 至24 歲的人群,他們是第一批隨著互聯網長大的成年人)的行為和其他年齡層的購物行為有很大的不同。例如,有更多的數位世代使用行動裝置在櫃檯付款、掃描二維碼、尋找商店位置、接收周邊商店的優惠資訊、透過社群網站在商店打卡。
參考資料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088/1940761-%E8%B3%87%E8%AA%A0%EF%BC%9A%E7%A4%BE%E7%BE%A4%E7%B6%B2%E7%AB%99%E4%B8%BB%E5%B0%8E%E5%8F%B0%E7%81%A3%E6%B6%88%E8%B2%BB%E5%9C%B0%E4%BD%8D